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宴婴乃荐田穰苴
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 与
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只闾伍
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
监军乃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
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
则忘其亲,援椎桴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
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固境而引兵归。用斜线“/”为语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将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最比其羸弱者将下列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子卿曰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子美曰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庾信曰落
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梁简文
曰湿花枝觉重宿鸟羽飞迟韦苏州曰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三者虽有所祖然青
愈於蓝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廖 立 传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徵立为侍中。后主袭位,徙长水校尉。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后丞相掾李邵(李郃)、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邵(郃)、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于是废立为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
建兴十二年,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立遂终徙所。妻子还蜀。
——《三国志·蜀志》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当赞兴世业者也赞:称赞 |
B.徵立为侍中徵:征召 |
C.卿诸人好谛其事谛:细察 |
D.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诣:拜访 |
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廖立“坐自贵大”的一项是()
①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②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
③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
④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
⑤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⑥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曾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也得到过刘备的赏识和器重,并委以重任。 |
B.廖立对自己位居李严等人之下,心中常怏怏不乐,于是在李邵、蒋琬面前列数先主、关羽等人的过失,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
C.诸葛亮听了邵、琬的陈述,觉得长水校尉廖立,言行妄自尊大,褒贬评论广大朝士,公然指责国家的行为,如一羊乱群一般危害甚大,于是就罢免了廖立。 |
D.廖立因才而被选拨,又因恃才而被毁,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 |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
(2)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桡,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选自《新唐书•郗士美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李邕数称之数:多次 |
B.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不回:正直 |
C.未冠为阳翟丞冠:帽子 |
D.出禀钱市物自给市物:购物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将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斩首,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调校书郎。辟武宁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
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畸①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听。
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厌天子所欲。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且总本判官,今诏书乃言‘权知留后,摄都团练副使’,初无制授,尤不见其可。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惑。”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答。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若是而神弗祐、岁弗稔,未之闻也。”
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京兆尹。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一军尽惊,诉于朝。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造使,皆不听。奏曰:“不奉诏,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②,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
累迁吏部侍郎。盗杀武元衡,孟客白宰相曰:“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党,罪人得矣。”后数日,果相度。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曰宪。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注]①好畸:地名。②辇毂:称代天子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给事中累:多次 | B.厌天子所欲厌:讨厌 |
C.摄都团练副使摄:代理 | D.岁弗稔稔:丰收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 |
B.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 |
C.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 |
D.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三次派使者劝说李纳停止抵抗不成功后,让担任幕僚的许孟容前往,许孟容旁征博引,指出抵抗与否的祸福关系,终于使李纳悔悟并撤兵。 |
B.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刑部处治,宪宗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去(督促),许孟容都没有听命,并且还请求皇帝处死自己,皇帝没有办法,只好作罢,赞许他坚守正义,答应了他。 |
C.许孟容认为户部的银两本来就是准备着平常和危急时候使用的,如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代替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 |
D.许孟容认为汉代有了一个汲黯,奸臣就止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过失,狂贼竟敢这样胡作非为。希望禀告天子,起用裴中丞辅政,掌控兵权,就能够捉到贼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
(2)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还长沙比:等到。 | B.不少暇佚佚:安逸。 |
C.文虽善,不与也与:给予。 |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速:招致。 |
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
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
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
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 |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修身墨子
君子战虽有陈①,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②;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③之言,无入之耳;批扞④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⑤,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⑥,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⑦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⑧,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⑨,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⑩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注】①陈:同“阵”,阵法。②外交:与亲戚以外的人交往。③谮慝:恶意的诽谤。④批扞:批驳。⑤孩:念头。⑥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⑦辩:同“辨”,明白。⑧伐功:夸耀自己的功劳。⑨彼:同“非”。情:同“惰”。 ⑩戴:同“载”。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本:根本。 |
B.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暗:不明白。 |
C.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原:原来。 |
D.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简:轻易。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渔父见而问之 |
B.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
C.其唯圣人乎吾其还也 |
D.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仆以口语遭此祸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本为先务末次之是墨家“修身”的原则,即如能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则事半功倍;修身不可舍本而逐末。 |
B.墨子以志强言信、慷慨大方、守道不笃、博学多才、明辨是非等为“君子”的标准,强调要修身须发自内心,不可虚假。 |
C.墨子认为人的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所以不可取巧而立,只有身体力行、言行合一地踏实修为,才能名扬天下。 |
D.墨子不仅认识到修身是人们立身行事的根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身的方法以及修身对于他人所具有的影响作用。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