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4年,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这说明:

A.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
C.孙中山推动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已无原则区别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评价孙中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A.经济、科技、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B.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D.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有人认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以下对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美国“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A.30年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B.50年代——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70年代——交替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
D.90年代——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