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 A.独裁政治 | B.官僚政治 | C.分权政治 | D.贵族政治 |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
充分显示幕府统治危机的事件是
| A.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 | B.1853年,佩里叩关” |
C.18 54年,《日美亲善条约》的签定 |
D.1858年,“安政大狱” |
之所以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
| A.它改变了农奴的政治地位 | B.它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
| C.它是农奴主领导进行的 | D.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 |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
| C.农民可以高价赎买份地 | D.农民成为商品 |
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 |
| B.阿里以强势手段开放学习使埃及走向近代化,摆脱数百年的停滞 |
| C.阿里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
| D.阿里统治政权时间较长,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