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材料三:在中国古代这种生产方式的背景下,人们期盼美好的生活,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如,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气龟年有余等。
(3)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4)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这种生产方式的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

材料四: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5)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分析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思想倾向?
(6)“朱陈村”的婚姻状态有什么局限性?如何评价“朱陈村”的生产结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L和S沿线植被变化差异。
(2)简述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
(3)概括该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读材料一、二,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2012年8月27日天气预报,超强台风“布拉万”将影响辽宁省东部、东南部将普降大到暴雨,沈阳中到大雨,“布拉万”现中心风力达16级。
(1)描述L等值线走向。
(2)分别说出图中甲、乙可能的封冻数值,并说明乙数值形成的自然原因。
(3)受超强台风“布拉万”强降水的影响,图中丙、丁两地分别可能引发的灾害。

读材料一、二、三,完成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简图

A图
材料二:B图为A图中甲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

B图
材料三:图A中丙地区有一古城市遗迹,关于此城,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出塞作》中有如下描述:“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1)甲山脉北侧城市数量较多,而南侧城市数量较少,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2)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地,分析当地葡萄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3)王之涣《出塞作》中描述的现象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

读材料一、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压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它还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破坏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图中A地有丰富的石林、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请说出其形成的条件。
(2)图中虚线框内有一列山脉,请说出其走向。
(3)指出图示区域内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布拉风形成的原因。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问题。

(1)分析该地区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2)油气开采工业是甲岛目前最主要的工业,说出其有利条件。
(3)W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每年夏季是旅游旺季,游客发现这里有时候几乎没有黑夜,请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