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写道:“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
B.“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
C.“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分属不同文明类型 |
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派别之争 |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以公徇私的现象 |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处 |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75)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孟德斯鸠评价的是( )
A.血缘分封制 | B.君主专制制度 |
C.三省六部制 | D.中央集权制度 |
如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
A.选官制度的变化 | B.专制统治的加强 |
C.监察体制的完善 | D.建筑艺术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