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为十月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经验。其中不包括 ( )
| A.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取得成功 |
| B.将铁路、银行、大工业收归国有 |
| C.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 |
|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 |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
|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
史学家陈旭麓讲:“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 A.阶级斗争分析法 |
| B.“三个有利于”标准 |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该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加速中国融人世界市场的进程
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
|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 |
| 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