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 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大海啸袭击了东南亚和南亚多大海啸袭击了东南亚和南亚多国,有20多万人死亡。回答1—4题。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
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传播到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4.2°N,73.5°E)时,当地区时约为
A.6时 | B.9时 | C.12时 | D.15时 |
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①人口老龄化 ②沿海人口密度大
③多河流入海口 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题。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的 (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 )
A.温暖干燥 | B.低温阴雨 | C.风和日丽 | D.细雨连绵 |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题。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
A.终年温和湿润 | B.终年高温多雨 |
C.终年炎热干燥 |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
读下图,回答题。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 则 ( )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读表,回答题。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离海岸距 离/km |
0 |
52 |
104 |
208 |
312 |
416 |
520 |
624 |
728 |
水温/℃ |
14.7 |
16.4 |
17.4 |
18.4 |
19.1 |
19.7 |
20.3 |
20.8 |
21.2 |
该海域沿岸( )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