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 ( )
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将酶溶液加入底物后,迅速将温度调至设定的温度,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 |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的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 |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同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
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 B.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 |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 | D.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火焰旁 |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 |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
C.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乳酸菌的菌落 |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控制的发酵条件也相同 |
下图是用除去DNA的滤液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是
A.首先用图甲装置对滤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
B.图乙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 |
C.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 mL,连续收集 |
D.图丙装置中电泳法分离提纯血红蛋白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一极移动 |
下图甲和乙表示凝胶色谱法的有关实验操作,图丙为某同学的分离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图甲装置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
B.图乙装置上端洗脱瓶中是需分离的蛋白质样液 |
C.图丙曲线说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乙 |
D.凝胶色谱法可以对蛋白质分离纯化,但不能进行纯度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