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日前,有学者概括出我国城市建设的“十大败笔”, 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我国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的欠缺:
(1)摧残旧城: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其收获却是对古建筑永难修复的破坏。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一夜惨遭摧毁……
(2)疯狂克隆:中国城市越来越相像, 所有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市中心,一样的港式、欧风、新加坡模式的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的建筑……
(3)胡乱“标志” :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新建筑之后还有更新的、规模更大、楼层更高、造价更贵的,因而标志性建筑也总在易帜。
(4)攀高比傻:你建世纪大厦,我建摩天高楼。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
(5)盲目国际化:不少城市都在为扩大市区人口规模不懈“努力”着,几百万上千万市民在他们眼里成了国际大都市的指标。
(6)窒息环境:新的建设高潮在有限的旧城区内无休止地要面积,欲望的扩张和对金钱的渴望窒息了建筑艺术。满眼的广告牌充斥着人们的视野。
(7)乱抢风头:美从来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今天中国的建筑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更不谈后来人,构成城市形体的建筑像时装表演,各显神通。
(8)永远塞车:中国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车速已从80年代的20公里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2公里。
(9)“假古董”当道:近年来全国弥漫着一股人造景观热,“世界公园”、“民族园”、“老北京”、“三国城”、“水浒城”之类的东西堆砌不出真正的文化来。
(10)跟人较劲:开发商们建造了大批没有花园的“花园别墅”,密不透风的混凝土森林的“都市广场”。你建“花园”,我建“广场”,他建“皇宫”, 看上去面光光、住进去心慌慌……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我国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的欠缺”。
材料一 2012年9月是西藏第22个“民族团结月”。通过回顾中外历史,同学们知道,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当前要着力增强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材料二 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国家把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力维护西藏社会和谐稳定。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加强民族团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的依据。(12分)
由广东省提交、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二年多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根据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充分收集和听取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省政府、珠三角地级以上市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实施情况,并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
有专家认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并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志愿者。城市的文明,与志愿者同在。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虽然并非每个人都有当志愿者的机会。但是人人都可以为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增光添彩。“心动不如行动”,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城市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演讲赛。
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就上述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演讲要点。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全社会如何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3年春节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廉洁政府建设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消费”,责令各部门取消年夜饭和公费购置花卉等消费。同时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参与角度,谈谈你对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就对加强政府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