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46岁的高龄产妇,在1966年3月的一个下午把我带到谷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了
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有我。挖沟的时候我在她的背上,背石头的时候我在她的胸口。她对我加倍呵护,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13岁之后,我回故乡的时间仅仅是寒暑假。我再也吃不到清明节的花糯饭,看不到秋天收稻谷的景象。城市的身影渐渐覆盖乡村,所谓想家其实就是想念家里的腊肉,担心父母的身体,渴望他们能给我寄点零花钱。故乡在缩小,母亲在放大。为了挣钱供我读书,每到雨天,母亲就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这一去,她的衣服总是要湿到脖根,有时木耳长得太多,她就捡到天黑,靠喝山泉水和吃生木耳充饥。家里养的鸡全都拿来卖钱,一只也舍不得杀。猪喂肥了,一家伙卖掉,那是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栗、核桃、南瓜、李子、玉
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
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地散发着稻谷的气息。
直到我领了工资,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
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里,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一位曾经批斗过她的村民进城,她在不会说普通话的情况下,竟然问到那个村民的住处,把他请到家里来隆重招待。只要能听到故乡的一两则消息,她非常愿意忘记仇恨。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有一天,这个高大的矮个子母亲忽然病倒了,她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渐渐还原为肉身。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三年疾病的折磨远远超过她一生的苦痛。她躺在病床上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多少次,她央求我把她送回谷里,说故乡的草药可以治愈她的恶疾。但是,她忽略了她曾送我读书,让我有了知识,已经为现代医学所格式,所以没有同意她的要求。她试图从床上爬起,似乎要走回去,可是她已经没有力气,连翻身也得借助外力。她一直在跟疼痛较劲,有时痛得全身发抖,连席子都抠烂了。她昏过去又醒过来,即便痛成这样,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的名字。临终前一晚,不知道她哪来的气力,忽地从床上打坐起来,叫我姐连夜把她背回故乡。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谷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院,更没有临时的抢救。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母亲是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的。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今年10月,我重返故乡,看见母亲已变成一片青草,铺在楠竹湾的田坎上。我抚摸着那片草地,认真地打量故乡,发觉天空比过去的蓝,树比过去的高,牛比过去的壮,山城上的玉米棒子也比过去的长得大……曾经被我记忆按下暂停的村民,一个个都动起来,他们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第一次那么醒目。如果说过去我是因为爱母亲才爱故乡,那现在我则是通过爱故乡来怀念母亲。因为外婆、父亲埋葬在这里,所以母亲才要执著地回来。又因为母亲埋葬在这里,我才深深地眷恋这座村庄。现在我终于明白,故乡已经代替了我的母亲。有母亲的地方就能止痛疗伤,就能拴住漂泊动荡的心灵。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一句有哪些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
文中画线的两处,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各自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情感。
答:
试探究本文题目“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的深刻内涵。
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随着农业水平的提高,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转向龙山文化的黑艺术。陶器的品种有黑陶、灰陶、红陶等,而以黑陶为大宗。它的制作工艺是以精心采集的黏土,通过水力和风力的冲刷和扬弃,从而成为一种纯化的“漂渍土”,而这类材料,其中含铁量和含碱金属氧化物都较高,致使它在制作成型中达到薄而且坚的程度,即所谓“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
黑陶的制作工艺,从泥条盘筑法进化到轮制法,工艺的改进使得所制的器形达到浑圆工整的程度,器胎的厚薄则更为均匀;又由于封窑技术的掌握,使器皿的硬度增加和黑色或灰色的效果臻于极致。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黑是指它的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它器体薄如蛋壳的程度;光是指它器表的光泽;纽是指器物附有的穿绳、手指器耳或盖纽。
黑陶的造型除了沿用彩陶文化的尖底瓶、罐、盆等工艺造型外,器物的附件也随之增加,如器皿的盖翻过来还可以作为盘,各种形态的纽、把手、高足以及镂空的雕花等等,都表现了当时工艺家的巧思。尤其是晚近黑陶的制作,在造型上大都偏于观赏性,这正是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
黑陶艺术的图案不用彩绘,大都趋向质朴无华,用凹凸单线和复线轮纹,形成一种节奏美。其几何图案可以追溯到仰韶半坡时代的彩陶艺术,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转向抽象的符号,这种几何图案的原始物象,如蛇衍化为成,鸟衍化为凤以及蛇衍化为鱼,表现了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并逐渐转化为带有韵律的线条,而线条比色彩更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单线平涂的几何形图案的黑陶甚至比彩陶更富有魅力。
毫无疑问,黑陶艺术从造型到图案,是一种远古原始文化的积淀,而这种积淀又化为“有意味的形式”(英国美学家克乃夫·贝尔)。黑陶艺术的创造正是突出了它的“有意味的形式”,其造型端庄凝重,图案深藏玄机,其黑色在心理学上的联想“可以当做温暖、舒适、覆盖、藏身之所”(〖美〗卡洛琳·M·布鲁墨《视觉原理》),这就是为什么在一间客厅里如果在适当的位置安放一件黑陶艺术品,便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会使人觉得凝重安适。它的审美效果不是满堂生辉,而是宁静致远;它的审美品格不是优美,而是壮美和崇高。在物质文化飞跃发展的喧嚣社会中的家庭里,它会使人获得宁静的休息和心灵的净化。
有鉴于此,现代陶艺的制作在总体上不失先民的仪型,在品种上力求多样,在造型和图案上注意更符合现代人的视觉心理,在艺术节奏上保持一种特有的凝重气氛,它将使“有意味的形式”获得更广泛的心理感应,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
1.对“黑陶”之“黑如漆”主要来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是因为制陶的材料是一种纯化的“漂渍土”,含铁量和含碱金属氧化物较高。
B.是由工艺制造出来的,包括封窑技术的掌握。
C.来自“黑陶”造成端庄凝重视觉心理的“有意味的形式”。
D.决定于所选择的材料和制作的工艺。
2.下列不属于黑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一项是()
A.色彩乌黑,器体薄如蛋壳,器表光亮,附有穿绳、手指器耳或盖纽。
B.陶器的纽、把手、高足等形态各异,有镂空的雕花。
C.绘有凸凹单线和复线轮纹以及单线平涂的几何形图案。
D.出现了由图腾崇拜性质的原始物象转而形成的抽象符号。
3.对“而线条比色彩更有意义”一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线条质朴无华,有一种节奏美、韵律美。
B.因为线条构成了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转向抽象的符号。
C.因为有线条图案的陶器比彩绘的陶器更有魅力。
D.因为这些线条组成的几何图案源于表现原始先民图腾崇拜的原始物象。
4.下列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陶由“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就是不断地突出它的“有意味的形式”
的过程。
B.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就是有着精神文化内涵的美的形式。
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黑陶这种艺术品之所以还能使人们获得宁静的休息和心灵的净
化,就在于这一艺术的古老久远。
D.艺术的产生,艺术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同时它又是文化积淀
的结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悟践心理疗法又称作“快速心理治疗”,是我国学者李心天等人于50年代初开始运用和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以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理论为指导,依据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原理,认为人的心身是统一体,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心理的能动作用对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在反映外部世界以及作为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现实的同时,调节着肌体的各种机能。因此,人类的任何疾病,从局部的病理过程直到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都能在人类生理机能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来观察研究。
②悟践心理疗法主要是分析患者生活环境中曾经发生和可能存在的、引起他心理过度紧张的因素,然后研究患者在过去生活中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及所抱的态度以及随之产生的情绪体验,来确定心理治疗的内容。
③悟践治疗的基础是通过词对大脑皮层的影响来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状态和躯体功能状态的,这是依据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把心理治疗建立在可以科学分析的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在巴甫洛夫看来,第二信号刺激——词在人的条件联系系统中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语言和文字可以作为信号,构成包罗万象的条件刺激,成为机体内部各种生理机能和外部行为的最高调节者。
④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悟践心理治疗的核心。悟践心理治疗采用了在觉醒状态下的暗示和说理,重视和尊重患者的意识的积极调节作用和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患者在接受指导并认识疾病本质后,采取积极努力同疾病作斗争的态度和行协,掌握战胜疾病的主动权,这是最根本的原则。
⑤悟践心理治疗注意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与躯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也要通过体育疗法、气功、运动来提高神经系统的张力,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增强个体对外界各种生活事件和精神刺激的耐受力。
⑥悟践心理治疗主要用于神经衰弱及其他各类神经症。
1.根据文意,下列对“悟践心理疗法”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所谓“悟践心理疗法”,就是利用人的心理和生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
B.“悟践心理疗法”是以研究患者对自己心理过度紧张因素的认识、态度和随之产生的情绪体验为主要内容的。
C.“悟践心理疗法”是用第二信号刺激物——词作为基础来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状态和躯体功能状态的。
D.“悟践心理疗法”的根本所在就是通过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来掌握战胜疾病的主动权。
2.根据文意,与“悟践心理疗法”的过程或特点存在联系的一项是()
A.在“悟践心理疗法”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分析某些造成患者心理异常的生活环境因素。
B.因为“悟践心理疗法”的发起者是中国学者,所以就被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
C.需要“增强个体对外界各种生活事件和精神刺激的耐受力”正反映出了“悟践心理疗法”具有局限性。
D.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学说从一个角度支持了这种疗法的运用,因此,这种疗法构成了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3.下列对画横线部分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反映”和“调节”指的就是会影响人心身健康的、心理的能动作用。
B.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不仅反映着外部世界和个体的现实,还通过这种反映调节着人的肌体的各种机能。
C.人类的任何疾病,都与人类生理机能的社会制约性有关,因此观察研究这些疾病,都能以这个制约性为基础。
D.画横线部分的内容实际上是对上面“心理的能动作用对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解说。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悟践心理治疗”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理论为指导的,因此它也是目前最科学最先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B.“悟践心理治疗”采用了在觉醒状态下暗示和说理的方式,因此,应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也在于表现对患者隐私的尊重。
C.如果能借助于体育疗法、气功、运动来提高神经系统的张力,将会更大地提高“悟践心理治疗”的成功率。
D.“悟践心理治疗”主要用于神经衰弱及其他各类神经症,但也可以治疗诸如高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一类的疾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米芾所写的各体书,以行书成就最高,突出的特点是“沉着痛快”。他写行书的速度非常快捷,即使是在绵帛上书写的《蜀素贴》,也是快笔如故,所以朱熹形容他的运笔“如天马脱衔,追风逐电”;宋高宗称之为“如乘骏马”。米芾写行书不仅速度快,而且果决有力,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笔势,用黄庭坚的话说,米芾的笔势“如快剑斫阵,强弩千里,所当穿彻”。我们看到,不管是小字行书如《苕溪诗》,还是大字行书如《虹县诗》他都能刷掠奋迅,墨浓笔肥不伤笔势,墨燥笔瘦犹能奔逸,这就是米字生动夺人的妙处。米字的神采,大多是从他那“风樯阵马”般的笔势里焕发出来的。学米字的书家如米有仁、吴琚,之所以形似米字而神采难现,就因为他们不曾学到米芾的笔势。
米芾写行书,还集纳了晋唐诸家笔法字法的长处。他30岁题写在阎立本《步辇图》上的两行观跋,是他最早的行书书迹,起笔收笔用力顿按,结字紧结,字形耸峙,后来写的《三吴帖》、《乱道帖》、《破步诗》、《苕溪诗》仍然保留着欹侧耸峙的体态,似乎受到欧阳询行书的影响。他的行书还汲取了颜体的宽博和褚字的骨力,又“去颜肉,增褚骨”,风格有一小变,米字的蟹爪钩,是人们熟悉的笔姿,是从褚字中变化出来的。自米芾师法王献之后,笔画又多取圆势,辅之以从晚唐书家段季展那里学来的“八面皆全”的“刷”笔之法,又增加了转折遒美的韵致,终于形成了“骨筋、皮肉、风神皆全”的米字。米芾曾经不无得意地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这好像是自夸,却是大实话。他50岁以后的行书,无论简札、跋语、歌诗,不仅形貌与古人若即若离,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且笔法活泼圆通,字态能侧能正,笔画多姿多态,笔势的奔逸更是摄人心魄。比之于黄庭坚的行书,为芾的笔姿变化多,振迅生动。与苏轼相比,论书法本领和技巧水平的全能,要在坡翁之上。苏轼也承认这一点,他说:“海岳(米芾号海岳外史)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乾隆皇帝视为“三希”之宝的王献之《中秋帖》,就是米芾的节临本;传世的王羲之《大道帖》及小王的“鹅群贴”、《东山帖》墨本,也是米芾的手笔。
1.对第一段中画线的“沉着痛快”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意思是说米芾所写的行书运笔速度非常快,而且果决有力。
B.意思是说米芾所写的各体书法书写速度非常快,而且果决有力。
C.意思是说米芾行书书法速度非常快,而且结字紧结,字形耸峙。
D.意思是说米芾的各体书法有独特的笔势,如“风墙阵马”。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米芾的《苕溪诗》具有墨浓笔肥的特点,《虹县诗》具有墨燥笔瘦的特点。
B.米芾的《苕溪诗》和《虹县诗》都有“风樯阵马”般的笔势。
C.米有仁和吴琚的字,都表现不出用笔刷掠奋迅的特点。
D.米有仁和吴琚的字用墨有浓有燥,笔画有肥有瘦,和米芾的字有形似之处。
3.以下叙述不属于米芾成熟期行书特点的一项是()
A.形貌与古人若即若离,集前代诸家笔法、字法的长处而自成一家。
B.笔画多取圆势,运笔采用“八面皆全”的刷笔之法,转折遒美有韵致。
C.既有筋骨、皮肉、又有风神。形神兼备,具有独特的笔势。
D.常常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笔法活泼圆通,字态能侧能正,笔画多姿多态,笔势奔逸。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询的行书具有字形耸峙的特点,颜体字具有宽博多肉的特点。
B.黄庭坚的行书笔姿变化较少,苏轼的书法也不是各体皆精。
C.王献之的书法,笔画具有圆势;褚字较有骨力,并创造了“蟹爪钩”。
D.米芾早期的行书,努力学习前代书家的长处,但仍能看出模仿的痕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在我与青年人接触中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他们有志成为世界学者、国际学者,对国际的重大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为此①,我要求他们多研究中国的重大问题。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这么大的水利资源要开发,在世界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为此②,世界上好多水利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这项工程出台时,遭到美国的反对,他们认为会破坏生态平衡,而现在美国商务部则忙于为美国公司提供有关中国三峡建设的信息和咨询,否则他们将难以介入。长江三峡还不算是中国的最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水利开发问题。第一,它占全部资源的50%~70%。西南地区的水利资源集中在南沙江、金沙江、怒江,横亘三个地区,落差1000米,水利资源极其丰富。它的开发,需要高落差水轮机。目前,这项技术在世界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二,这一资源的开发,是在崇山峻岭之中。怎样进去,这也是世界上极少碰到的问题,是搞飞艇呢,还是发明其他运输设备,这有待开发和探讨。因此,它们不仅是中国水利建设上的问题,也是科学技术的研究课题。
英法修隧道等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问题。中国也有些跨世纪的问题,如怎样将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到西北,彻底解决大西北的干旱问题,这也是跨世纪的工程,一旦实现,其经济效益之大是难以估量的。但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21世纪上半叶就可完成的,这是中国子孙万代的事业。
1.文中加点的两个“为此”各指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A.①指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关心国际的重大问题;②指世界水利史上少有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B.①指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
②指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
C.①指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关心国际的重大问题;②指世界上许多水利科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
D.①指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
②指世界水利史上少有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2.文中提到了几个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下列四项中不能与之并列的一个是()
A.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B.中国西南地区的水利开发
C.高落差水轮机的研制 D.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到西北
3.从文中看美国对三峡工程的态度为什么陡转?回答不确切的一项是()
A.阻不住便想插一手,想起领导作用 B.介入这一大工程可以赚大钱
C.想参与建设出名出成果而流芳百世 D.炫示和推销自己先进的科学技术
4.这段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中国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地理资源等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应该加强研究。
B.中国的科学技术问题正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问题,应该多加关注。
C.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应多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不要老是关注世界科技的发展。
D.中同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跨世纪工程很多,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化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1.下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即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B.网络社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
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个空间。
2.对“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的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速度更快,更方便;人们更加独立自由,个人能力得到更大发挥。
B.网络社会提升了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并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广泛。
C.网络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方便快捷,加强了人际关系纽带。
D.网络社会使人丧失了历史的深度和地区认同,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
3.下面不属于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一项是()
A.突破时空限制,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使人际交往更具体。
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C.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D.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强化文化认同和信仰。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空间是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可见网络社会的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B.经济活动高速有效,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这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
C.文章有较多篇幅分析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可见作者对它持消极态度。
D.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有多种方式和力量,只要找到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方式和力量,人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