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 )
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
能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是()
A.基因工程技术 | B.组织培养技术 |
C.诱变育种技术 | D.杂交育种技术 |
下表说明两种微生物各自的必要生长因子和各自合成并释放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
生物 |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
合成并释放的物质 |
||||
红色酵母 |
嘧啶 |
噻唑 |
||||
毛霉 |
噻唑 |
嘧啶
|
下面是科学家探究基因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方法,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
以下育种方法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是()
A.诱变育种 | B.杂交育种 | C.多倍体育种 | D.基因工程育种 |
右图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①和③上 |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