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季,湘、鄂等省区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干旱。有人在抗旱中,发现《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2题。对湘、鄂等省区2007年酷热干旱原因的说法,最能让人信服的是
A.受三峡大坝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 |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副高强度偏大 |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各地降水偏少 |
D.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降水偏少 |
“寻即降雨”的“祁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是
①温度升高,加快江水的蒸发
②灰烬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
③造成空气的不稳定性,形成上升气流
④气压降低,引导热带气旋深入峡谷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列各题。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 B.12:00 | C.14:00 | D.18:00 |
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
C.城乡收入差距大 |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
C.城乡协调发展 |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
读下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下列各题.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②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③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④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解决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 B.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
C.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 D.可促进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图”。该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 B.江南丘陵 |
C.云贵高原 | D.青藏地区 |
图中M时期
A.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地下水水位较低 |
B.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地下水水位较高 |
C.受台风影响降水较多,地下水水位较高 |
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较少,地下水水位较低 |
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小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