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
A.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 B.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
C.到达的大气辐射少 | D.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 |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
B.9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
C.6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小 |
D.3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
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亚寒带针叶林带 |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
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我国某大城市2010年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表,回答下列各题。
用地 类型 |
商业 |
住宅 |
科教文卫体行政 |
工业 |
道路等基础设施 |
休憩及绿化用地 |
其它 |
合计 |
面积(公顷) |
200 |
1300 |
600 |
800 |
1000 |
1800 |
300 |
6000 |
所占比重(%) |
3.4 |
21.6 |
10 |
13.4 |
16.6 |
30 |
5 |
100 |
根据上表信息推断断该项供地计划实施后,最有利于该城市()
A.改善人居环境 | B.促进工业发展 |
C.调整产业结构 | D.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
上表各项用地中,商业用地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A.该城市以工矿业为主 | B.商业活动高度集聚 |
C.该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D.工业占用大量土地 |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下表示意环北极部分国家北极地区土地、人口、GDP占全国的比重。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为2006年数据;GDP为2005年数据)
国家 |
加拿大 |
美国 |
俄罗斯 |
丹麦 |
北极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比重(%) |
43.74 |
6.1 |
51.67 |
98.O5 |
北极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
1.94 |
1.94 |
5.0l |
1.94 |
北极地区GDP占全国比重(%) |
2.1 |
0.3 |
12.6 |
1.3 |
环北极国家中,北极地区对本国经济发展作用最大的是()
A.加拿大 | B.丹麦 | C.俄罗斯 | D.美国 |
近年来,环北极国家日益重视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重要 | B.陆地面积扩大 |
C.人口快速增加 | D.全球气候变暖 |
下表我国三种不同工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下列各题。
甲产业 |
乙产业 |
丙产业 |
|
1990年主要 生产省份 |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
2001年主要 生产省份 |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北京(39%)、 广东(26%) |
上海( 35%)、广东(28%)、江苏(20%) |
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充足的能源 | B.丰富的劳动力 |
C.便捷的交通 | D.广阔的市场 |
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原料因素 | B.能源因素 |
C.技术因素 | D.劳动力因素 |
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D.甲、乙、丙三产业之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