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近来,受国内自然灾害和国际粮价上升的影响,全国各地粮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据此回答21—23题。这次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 | B.供求关系紧张 |
C.粮食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 D.粮食价值提高 |
假如在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我国近期恩格尔系数的走向可能会
A.上升 | B.下降 | C.不变 |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
为了抑制食品价格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
A.扩大食品需求 | B.增加紧缺食品的供给 |
C.规定食品价格 | D.减少紧缺食品的供给 |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这里的“外壳”是指( )。
A.资产阶级 | B.经济危机 | C.资本主义制度 | D.生产的绝对过剩 |
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所说明的政治经济学道理是( )。
A.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降低 |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
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 )。
A.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也消失 | B.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
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 D.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剩余价值理论 | B.生产价格理论 | C.劳动二重性学说 | D.劳动力商品理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表现在( )。
①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②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③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④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⑤以唯物主义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