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
A.基本相等 | 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 D.不确定 |
(四川卷.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
(福建卷.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
(海南卷.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
(海南卷.2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里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
(安徽卷.2)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