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是为了适应( )
①版图的扩展 ②国际交往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封建主统治的需要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我国与此最为吻合的经济政策是在
| A.20世纪60年代 | B.20世纪70年代 |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在一份历史文献中,中共中央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决定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 |
| B.使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
|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 D.为签订《双十协定》创造了条件 |
据统计,1919年1-4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平均每月为26.5篇;1919年5月为223篇,1919年6月为225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引起日媒共鸣 | B.巴黎和会伤害中日利益 |
| C.日媒同情中国外交遭遇 | D.中国反帝浪潮目标明确 |
有学者对某次战争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战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此战”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战争 | D.抗日战争 |
有学者认为:文学家用语体文(即白话文)撰作,其实不待五四白话运动,即已有相当丰长的传统。下列文学作品中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西游记》 | B.《聊斋志异》 |
| C.《封神演义》 | D.《初刻拍案惊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