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身,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宋朝就必须站着,到明朝时则须“众官皆跪”,对这一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A.皇权不断加强 | B.相权不断削弱 |
| C.官僚地位不断下降 | D.臣下更加重视礼仪 |
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国民党加入共产党 |
| B.国共合作的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
|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
| D.十月革命的影响 |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
| B.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五四 |
| D.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
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 B.提出《资政新篇》 |
| C.创立拜上帝教 | D.永安封王建制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美国宪法)为了限制众议院的权力,他们便在众议院上面设置了参议院……因为参议院是各州立法会议选出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 |
| B.突出了议会至上原则 |
| C.扩大了各州权力 |
| D.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