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
D.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2014年4月5日,在清明节这天某市在中小学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祭奠英烈主题活动。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正确态度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政府的事情,与中学生关系不大 |
B.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
C.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
D.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
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
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
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 |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70多年过去了,那场伟大远征的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这档节目火爆荧屏说明()
A.汉字对于展现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B.汉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
C.传统文化是一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财富 |
D.对于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传承和传播汉语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