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多次发生特大自然灾害,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如果要给右图漫画加一个哲学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
| C.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D.部分不能取代整体 |
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B.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
| C.真理作为意识范畴具有不确定性 | D.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
下图呈现了汉字“母”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启示我们( )
①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的生活②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的延续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