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批判,包含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①男女平等 ②人民主权 ③工商皆本 ④实行“众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元丰八年正月四日,苏轼由泗州到宿州,在宿州过上元节,作了一首《南乡子·宿州上元》词,词中写道:“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元丰是年号 ②上元节有放烟花的民俗
③宿州此时的繁华与水运发达有关 ④与此词词风相似的是柳永的《雨霖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陈寅恪的《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下图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②书法篆刻艺术 ③民族关系 ④冶金铸造水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 | B.造纸术的发明 |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 D.印刷术的进步 |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 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