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平的均衡》的文章指出,社会公平与经济市场化是兼容的,我们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学会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而不要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要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
①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的新格局 ② 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 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④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①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同步富裕
②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投入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专家指出,业已启幕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若能通过适度的转移支付并强化制度执行力,则不仅能够实现财富积累有序转化为民生福利,有利于内需的内生性扩大,提升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更有利于促使有效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进而促成新一轮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周期。这一论述的经济生活依据在于( )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 )
①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
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小莉的爸爸是一家国企的高级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共69 600元,奖金12 000元,个人发明专利转让收入8000元;她的妈妈在小区开了家美发店,去年经营收入42 000元;家里购买国债收入5800元。小莉一家去年按劳分配所得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分别为( )
| A.111 600元 20 000元 |
| B.81 600元 50 000元 |
| C.81 600元 55 800元 |
| D.111 600元 13 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