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
|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
|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
|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区最可能是()
| A.云贵高原 | B.松嫩平原 |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黄淮海平原 |
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
| A.受准静止锋控制 |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 C.受气旋控制 | D.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 B.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
| C.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
| D.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 |
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图中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 C.亚热带湿润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
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岸地区有寒流流经 |
| B.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区域 |
| C.是世界新兴工业的代表区域 |
| D.自然带呈现典型的非地带性分异的是温带荒漠 |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伦敦时间7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太阳高度为63°;日落时伦敦时间为19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 A.北大西洋 | B.南太平洋 | C.北印度洋 | D.南大西洋 |
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天的天气状况可能为 ()
| A.阴雨绵绵 | B.晴朗少云 | C.风急浪高 | D.台风肆虐 |
读黄淮海平原某地某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完成问题。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风力≥8级日数 |
1.5 |
1.8 |
3.8 |
5.7 |
3.0 |
3.0 |
0.7 |
0.8 |
0.8 |
2.0 |
1.4 |
0.6 |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5 |
14.0 |
22.0 |
27.0 |
27.5 |
26.5 |
20.7 |
14.5 |
6.3 |
-0.7 |
| 降水量(mm) |
3.3 |
7.5 |
4.2 |
33.0 |
53.0 |
24.0 |
53.0 |
48.0 |
24.0 |
26.0 |
26 |
3.5 |

该地气候()
| A.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
| C.比东北平原气温高,春旱严重 |
| D.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
在排水不畅的洼地,这一年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的月份是()
| A.1—4月 | B.5—8月 | C.9—12月 | D.11—次年3月 |
这一年,我国在气候上表现为()
| A.夏季风势力强于正常年份 |
| B.我国南方北方出现南涝北旱现象 |
| C.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比正常年份强 |
| D.长江中下游的梅雨持续时间较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