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1—3题。图中等值线M可能的取值是
A.20,30 | B.20,25 | C.25,30 | D.30,35 |
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小的地方 | B.河流径流量小的地方 |
C.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 | D.降水变化大的地区 |
图中①地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小 | B.受高压控制 |
C.地下水位下降 | D.工业用水量增大 |
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A.落叶阔叶林 | B.热带雨林 |
C.高山灌丛草甸 | D.常绿松林 |
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从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②①③ | D.③②① |
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Ⅱ.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Ⅲ.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Ⅳ.河谷地形,地形闭塞
A.Ⅰ、Ⅱ | B.Ⅲ、Ⅳ | C.Ⅰ、Ⅲ | D.Ⅱ、Ⅳ |
该地居民主要分布在
A.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 | B.河谷西侧山麓地区 |
C.山脉西侧山麓地区 | D.山脉东侧森林地区 |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亿~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接近世界储量的3%。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 |
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 |
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 |
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 |
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
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
近年来,里海及其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①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 ②全年受信风或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③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④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关于中亚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北温带,地势西高东低 | B.图兰平原降水较多 |
C.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咸海 | D.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
关于中亚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为主,盛产小麦 | B.盛产棉花、黄麻,纺织业发达 |
C.草地森林广阔,畜牧业发达 | D.矿产丰富,采矿业占重要地位 |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 B.6~7月 |
C.6~8月 | D.5~8月 |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 B.南北皆旱 |
C.南涝北旱 | D.南北皆涝 |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吉林省的地形特征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 |
B.平原面积大,山脉呈南北走向 |
C.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
关于吉林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长白山区,大力发展了畜牧业 |
B.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松花江流域,普遍种植水稻 |
C.依据不同区域的地形、水源等条件,发展了种植业、林业、渔业等 |
D.利用其优越的气候、地形条件,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