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图中所示P点旅游时,拍摄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5时30分,据此判断26-28题。王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当地时间为
A.3:30 | B.7:30 | C.11:30 | D.13:30 |
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
A.9小时 | B.11小时 | C.14小时 | D.16小时 |
这一天,P城国旗杆的杆影朝向与长度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
A.西北—北—东北长—短—长 | B.西北-北-东北 短-长-短 |
C.西南-南-东南 长-短-长 | D.西南-南-东南 短-长-短 |
该图是“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图中数码①~⑥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A.①喷出岩②岩浆③侵入岩④变质岩⑤岩浆岩⑥沉积岩 |
B.①岩浆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沉积物⑥喷出岩 |
C.①喷出岩②沉积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⑥侵入岩 |
D.①喷出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⑤沉积岩⑥沉积物 |
数码⑥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 B.有较多的气孔 |
C.由方解石组成 | D.有明显的层理 |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5日22时42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0月26日晚8时左右,位于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并且天空下起了“石头雨”,据此回答5-6题。关于此次地震和火山喷发成因的叙述及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生长边界 |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
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
读“天气系统图”,回答3-4题。下列气压场中,易出现上图所示天气系统的是
最能反映Q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该图阴影部分为“沿30°N的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图”,平行四边形内为与该区域对应的6 000米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N所对应的地面上N′,与M所对应的地面上M′相比
A.气压低 | B.气温低 | C.降水少 | D.光照少 |
有关M′、N′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地种植业发达 | B.N′地在冬季时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
C.M′地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 D.N′地是我国紫外线辐射最强地区 |
该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29—30题。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A.飞机场 | B.码头 |
C.火车站 | D.汽车站 |
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中心,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
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