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两大遗传定律使用的范围是所有真核生物的核基因。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基因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既能在动物细胞内表达相关抗原,又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基因疫苗属于主动免疫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C.基因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效应B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均能识别相应抗原

下表是三个不同地区家蝇种群对杀虫剂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结果。家蝇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其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2
1

A.三个地区中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
B.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基因迁移不会改变三个地区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
D.神经细胞膜上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克隆需要滋养细胞支持生长
B.长期动物组织培养经常最终会成为简单的细胞培养
C.细胞系在连续传代过程中遗传性状始终保持均一
D.细胞株是从细胞系中选择出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下图所示为人体接种疫苗 (箭头为疫苗接种时间)后,体内测得的抗体水平。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是

A.甲与丁所接种的是不同种疫苗,其中丁可能直接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
B.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
C.两次或更多次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巨噬细胞
D.甲、丁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
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⑦
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侧
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