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 B.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 |
C.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 | D.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下面是1988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分别为51和25,到1993年这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分别变为30和1400这种变化反映了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 B.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自由放任 |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
C.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 D.仿效计划经济 |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D.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按照古代雅典法律,原告指控他人时,必须提供指控的理由,以及认为被告该判何罪的理由。至于指控罪名能否成立,取决于控诉双方的辩论和陪审团的投票多少(陪审团投票多者意见为最终标准),而不是事实本身。苏格拉底在当时就是自负傲慢和采用斗争手段一步步激怒了陪审团。最终陪审团投票决定了他被处死的命运。这段材料
A.说明雅典法律维护大多数人利益 | B.说明民主原则对司法的介入 |
C.说明雅典司法程序过简 | D.说明雅典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向它发起挑战 |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提出了“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建立新中国后必须与社会主义苏联结盟 |
B.首次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
C.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理论准备 |
D.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