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近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4年举办一次,至今共举办了29届,但第6、12、13届因故未举行。——新浪网
材料二  1932年(一说1931年)国际奥委会将会址选在柏林,1933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夺取了德国政权,德国政局发生了严重变化。鉴于当时的德国政治形势,1934年国际奥委会讨论了是否仍在柏林举行奥运会的问题,并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前往德国实地调查。国际奥委会因受希特勒宣传(他们印了成吨宣传德国"繁荣与昌盛"的材料,耗费了巨额资金,用花岗石、大理石等兴建了一座能容10万人的大型运动场,一个有两万个看台的游泳池,以及体操馆、篮球场等,还修建了一个比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会村。)和表面现象的蒙骗,以及当时欧洲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最后仍级持了原议,在柏林举行第十一届奥运会。
材料三  1936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保卫奥林匹克思想大会”,与会的有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瑞典、丹麦、荷兰等国人士。大会号召人们反对在柏林举行奥运会,积极争取将会址改在巴塞罗那。抗议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纽约成立了一个斗争委员会,欧洲一些国家明确表态,不参加柏林奥运会,并积极支持筹办巴塞罗那奥运会。7月,法、英、美、瑞士、瑞典、希腊等20个国家的运动员,云集巴塞罗那,准备参加7月18日举行的运动会,可惜,由于开幕前夕法西斯分子捣乱,运动会流产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未能使国际奥委会改变初衷,运动会仍如期在柏林举行。
材料四 柏林奥运会是纳粹一手炮制的奥运会。它违反了奥林匹克精神,为德国法西斯粉饰和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会过去三年多一点的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即发动了侵略战争,给包括德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二十年之后的1956年,国际奥委会在庆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60周年的时候,不得不检查了当年所犯的错误,承认: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喧嚣气氛笼罩了本届奥运会,产生了可悲的后果。
——以上摘编自福建论坛网·奥运系列篇
(1)试分析第6、12、13届奥运会没有举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国际奥委会经过调查后,为什么仍将第11届奥运会放在柏林举行?
(3)据材料分析国际奥委会将第11届奥运会放在柏林举行是个错误决定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归纳其主要特征。明朝时商品经济又有伺新发展?清朝前期商品经济为什么未能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

汉初,汉高祖“命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到清朝时,雍正帝继续主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汉、清两朝统治者做出上述结论的本质目的是什么?结合汉、清两个时期推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以下是雍正帝关于垦荒的两道上谕:
材料1 1729年,雍正帝指出:“向来开垦之弊,自州县以至督抚俱需索陋规,致垦荒之费浮于买价,百姓畏缩不前,往往膏腴荒弃,嗣后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亦不得阻挠。”
                     ——《世宗宪皇帝圣训》卷25
材料2 1735年,雍正帝下令指出:“各省开辟荒地……其中多有未实,或由督抚欲以广垦见长,或由地方有司欲以开科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其实并未开垦,不过将升科钱粮飞洒于见在地亩之中,名为开垦,实则加赋,非徒无益于地方,并贻害于百姓也。”——《皇清文献通考》卷4
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到雍正时清初的垦荒中出现了哪些不良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清初垦荒中存在哪一弊端?出现这种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评价雍正帝的垦荒措施。

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两宋与明清时期农业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由此而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并分析两宋为什么没有因此而富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