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齐民要术·序》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未 D.反映了《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规模 B.土地的使用权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用途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
1952年
1992年

万吨
92.3
15.8
135.0
8000.0
粮食
亿吨
1.5
1.1
1.63
4.42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经济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表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该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