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和陆游相同,总有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的感慨。下列词句,最能表现他这种遗憾心情的是
A.“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
D.“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 |
1919年11月16日,在福州的日本侨民数十人持械寻衅,与福州市民发生流血冲突,死伤8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史称“闽案”,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地的学生集会声援“闽案”,指出:“国人欲图自救救国,除人人尽力不用日货外,别无他法”。会后举行示威游行,沿途极力劝说商人抵制日货。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抵制日货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一种形式 | B.“闽案”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延续 |
C.“闽案”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相同 | D.“闽案”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
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特殊的旗帜”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 D.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
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A.爱国精神 | B.民主精神 | C.团结精神 | D.科学精神 |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工业 |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
毛泽东说:1911年,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现在来看,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文中“思想还有些糊涂”是指混淆了( )
A.立宪派和革命派的主张 | B.旧官僚和立宪派的主张 |
C.旧官僚和革命派的主张 | D.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