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民主思想影响 |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
| C.存天理,灭人欲 |
|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 B.格物致知 |
| C.致良知 | D.穷理格物 |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 C.完善法律机制 |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 C.王阳明 | D.李贽 |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
|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
|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
|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