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中国经济网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一文中有如下一组数据:
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 |
SO2 |
烟尘 |
NOX |
粉尘 |
污染物产生量(万吨/年) |
4345.42 |
48927.22 |
1223.97 |
14731.4 |
污染物排放量(万吨/年) |
2119.75 |
982.01 |
1188.44 |
764.68 |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SO2、NOX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发生 |
B.煤与石油的大量燃烧是造成SO2、NOX大量排放的主要因素 |
C.烟尘、粉尘属于固体污染物 |
D.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态污染物能全部进入大气中 |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Ⅰ图Ⅱ图Ⅲ图Ⅳ
A.用图Ⅰ所示装置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 |
B.用图Ⅱ所示装置配制100 mL 0.100 mol·L-1稀硫酸 |
C.用图Ⅲ所示装置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 |
D.用图Ⅳ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沉淀产生,通入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
C.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与氯气相似,它跟水反应可生成HI和HClO |
D.可在NaOH溶液液面上用倒扣漏斗装置吸收残余氯气 |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W>X>Y>Z |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更强 |
C.Y和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X和Z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来制取X的单质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 KNO3溶液:Mg2+、Fe2+、Cl-、SO42- |
B.无色透明的溶液:Cu2+、NH4+、NO3-、CO32- |
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K+、Ca2+、Cl-、ClO- |
D.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Na+、NH4+、SO42-、NO3-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
B.Cl-的结构示意图:![]() |
C.2-丁醇的结构简式:![]() |
D.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