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
现象 |
解释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
D |
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
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溶胶、水玻璃、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
B.“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
C.我国发射的嫦娥系列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D.只要符合限量,“食用色素”、“碘元素”、“亚硝酸盐”可以作为某些食品的添加剂 |
0.1 mol·L-1Ba(OH)2溶液与0.1 mol·L-1的铵明矾[NH4Al(SO4)2]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混合液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A.c(SO42-)>c(NH4+)>c(Al3+)>c(OH-)>c(H+) |
B.c(NH4+)>c(SO42-)>c(Al3+)>c(OH-)>c(H+) |
C.c(SO42-)>c(NH4+)>c(Al3+)>c(H+)>c(OH- |
D.c(SO42-)>c(Al3+)>c(NH4+)>c(H+)>c(OH-) |
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A.图I:反应N2+3H 2![]() |
B.图Ⅱ:反应H2+I2![]() |
C.图III:反应CO2(g)+H2(g)![]() |
D.图IV:反应2SO2+O2![]() |
将2.0molPCl3和2.0molCl2充入体积不变的1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到平衡时,PCl5为1.0mol;如果此时将PCl3和Cl2全部移走,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A.0.38mol | B.0.50mol | C.0.62mol | D.无法确定 |
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又减小 |
B.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
C.溶液导电性先增强后减弱 |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