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文化创新》后,某校高二(1)班围绕文化创新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上网等手段查找到以下信息:
上海:上海开埠地城市文化与世博文化其核心价值是一致的。那就是吸收新事物,包容新观念,创造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更要创新传统文化,这是文化永葆青春与和谐的动力源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也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激发我国和谐文化的创造力。
安徽: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文化创新,有力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城市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等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而且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率先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书屋建设都走在全省前列。同时,文化创新还为文化产业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芜湖,文化创新不仅激活了传统的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等产业,而且数字动漫、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突飞猛进。
假如你是研究组其中一员,请参与研究:
(1)我国新阶段为什么各省市都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请你运用探究获得的理论知识为当地文化创新提几条建议。
材料一:1951年,玉树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藏民族自治洲。近60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族群众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4.14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玉树各民族同胞生死相依,谱写出一曲民族团结、合力抗灾的动人之歌。“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这是65岁的仁措达丁对玉树灾区各民族团结协作抗震救灾的生动传唱。
材料二:在积极实施抗震救灾的同时,党和政府及时全面启动玉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各项工作,强调要科学规划,确保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地区。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民族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
(2)有人认为,灾后重建成功与否取决于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请运用辨证唯物论的知识对此作简要评析。
材料一:近两年江苏百姓对收入、住房、社会保障满意情况比较(单位:%)
|
收入状况 |
住房状况 |
社会保障状况 |
|||||||||||||||||||
满意率 |
不满意率 |
满意率 |
不满意率 |
满意率 |
不满意率 |
|||||||||||||||||
2008年 |
59.4 |
30.4 |
75.7 |
22.0% |
65.7 |
21.5 |
||||||||||||||||
2009年 |
66.9 |
25.1 |
75.0 |
22.9% |
67.6 |
20.4 |
注:2009年江苏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4%;财政在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同比增长17.2%;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居高不下,牵动着百姓的心。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百姓个人生活感受调查结果显示,92.8%的江苏百姓认为自己生活幸福和比较幸福。但同时调查也显示,百姓对收入的不满意率已经连续四年超过20%,部分百姓特别是农民、学历偏低、无业失业人员及女性等群体感到就业困难。住房不理想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都影响到百姓幸福感的提升。
(1)请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材料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理论创新实践的研究,推出一批理论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材料三: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学习《决定》后,就“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组成探究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并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倡议。
假如你是该探究小组的成员,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4分)
(1)《纲要》为什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分)
(2)就如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向学校提出3条建议。(3分)
(3)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请谈谈你准备如何做。(5分)
2006年12月1日至2日举行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指出,要积极反映人民心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道德基础,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2分)
(1)为什么要积极反映人民心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6分)
(2)怎样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道德基础?(6分)
2006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着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讲话精神的理解。(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