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秦律 | B.修筑长城 | C.攻打匈奴 | D.推行郡县制 |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
D.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D.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夏、商、周(公元前2700—公元前256年)时期,统治者是一个世系首领,其权力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和部分地牺牲祭祀的帮助下与祖先通灵的巫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是其政治特点 |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 |
C.政治结构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D.祭祀祖先是为了巩固最高权力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7分)
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