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 B.秦代 | C.汉代 | D.唐宋时期 |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
C.存天理,灭人欲 |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
C.趋向“三教合一” |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
图为2012年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会标,其设计理念和构思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
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
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
孟子对梁惠王说: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亦。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亦。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亦”。孟子的上述言论没有反映出
A.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B.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
C.客观反映了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
D.站在平民立场,提出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