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时可用有颜色的材料作为实验材料 |
B.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加入的斐林试剂要先加甲液后加乙液 |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能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 |
D.用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实验,健那绿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
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细胞需要的但一般不能进入活细胞内。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大蒜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间隙 |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吸附在活细胞表面 |
C.醋酸能杀死活细胞,使细胞失去选择性 |
D.腌制时间过久,两种物质慢慢进入活细胞 |
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抗体的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
D.图中说明抗原注射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
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方式外流的结果 |
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产能量 |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
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 |
下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中状态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促进膜外CI-的内流),则图中指针偏转情况是()
A.向左 | B.向右 | C.不变 | D.不能确定 |
在一片约27公顷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志后放掉。第二天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约为 ()
A.825 | B.125 | C.290 | D.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