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青铜和铁器。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
| A.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
| B.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 |
| C.青铜高贵,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 |
| 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 |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发动三大战役 |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
| C.百万雄师过长江 | D.千里跃进大别山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
| 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
| C.英美对国民政府的帮助 |
| D.中国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
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一方面是一致的
|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 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 |
| 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 | 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 |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
|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华东地区 | D.台湾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