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该细胞解体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 |
| C.穿孔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 |
| D.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
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BA两种激素,下表是两种植物激素在不同比例时的实验结果:
| 实验组别 |
1 |
2 |
3 |
4 |
| 激素种类及浓度关系 |
6-BA |
6-BA>IBA |
6-BA=IBA |
6-BA<IBA |
| 结果 |
组织块产生愈伤组织 |
愈伤组织分化出芽 |
愈伤组织不断生长 |
愈伤组织有长根趋势 |
请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激素
B.IBA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诱导根的形成
C.脱分化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2和4中的激素浓度关系
D.判断愈伤组织是否产生,依据是看是否产生了排列疏松、无定形、液泡化的细胞
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含量加倍 |
| B.B~D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
| C.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
| D.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
|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
|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
|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
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在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多少()
| A.中期20和20、后期20和20 |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
|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 D.中期20和10、后期20和10 |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右图表示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其他条
件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情况是()
| A.a点将上移,b点将右移,c点将右移,d点上移 |
| B.a点将下移,b点将右移,c点将左移,d点下移 |
| C.a点将上移,b点将左移,c点将右移,d点上移 |
| D.a点将下移,b点将左移,c点将左移,d点下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