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下列有关实验的步骤,正确的是()
A.脂肪的鉴定:取材和切片—染色—洗去浮色—滴水制片—显微镜观察; |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材制片—水解—染色—滴水制片—显微镜观察; |
C.观察细胞中线粒体: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健那绿染色—滴水制片—显微镜观察 |
D.蛋白质的鉴定:取待鉴定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合液—水浴加热—直接观察 |
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刺激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
A.①③⑤④ | B.①②⑤④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
B.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纤维的末梢构成的 |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
D.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一样的 |
甲、乙两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分别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
B.甲图中,e→a表示在分裂间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 |
C.乙细胞的b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D.乙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能进行受精作用 |
如图表示的是需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 B.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
C.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 D.乳酸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