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赤长和科技进步。
材料三
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例如在冶金术方面,许多工艺方法(如西门子——马丁炼钢法)给发明出来,使有可能从低品位的铁矿中大量地炼出高级钢。由于利用了电并发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内燃机,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在蒸汽机的改良方面,瓦特有哪些贡献?
(2)如何理解“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除此之外,蒸汽动力的使用,还有那些重大影响?
(3)19世纪中期欧美“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是怎样实现的?
(4)就材料三中的“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这句话,来说明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并各举一例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永远不能再左右国家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1701)
材料三(18 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 1830 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 ……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合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强,包括台湾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 “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分析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
(3)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实现的必然”?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看法二:见下图漫画(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 1958年,张闻天向中央写报告,申请1959年上海办世博会。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结果。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四十一届世博会,中国大步与大度地走向世界,并邀请世界走向我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4分)
(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的建议石沉大海的原因。(3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6年11月初,张学良就“停止内战,团结扰日”一事征询杨虎城的意见,杨向张明确提出“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张猛一听闻之下,极为愕然,沉默不语。可见“兵谏”发动之事,杨应走主倡者。蒋介石后来也说,西安事变的发生“最出人预料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者,则为杨虎城”。杨虎城是一个敢作敢为而又深谋远虑之人,他的“捉蒋”主张,不会是不加考虑就提出的,而是基于他多年来对蒋的长期观察和反复考虑才提出的。他说:“捉活蒋介石,还得放活蒋介石,杀是不能杀的,放是一定要放的”。“但绝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必须抓到蒋介石的辫子,才能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至于自食其言乃至回头来打击报复。”……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抗日大局都是不利的。难能可贵的是杨顾全大局,后来在周恩来的劝说下,表示“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程莉、王晓丹《杨虎城的个性与西安事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虎城提出“兵谏”的历史背景及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虎城。(6分)

权力的划分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先贤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从“人性恶”的前提出发,把人性和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人们互相依仗而又相互限制,谁都不得任性行事,这实际上对每个人都有利”。……在深入研究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主要把政体划分为三个要素: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国家将落到暴政下面。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扣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同样不会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是自己制定的。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2004年国庆日演说
材料四、《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内阁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并负其责任。”“临时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得依法律宣布戒严。”不过这些都须国务员副署。
——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哪些机构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三要素”?
(2)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共同的政治原则?政治目的是什么?
(3)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在政治体制上有怎样的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