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下列有关这些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指导思想是道家思想 |
| B.目的是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
| C.措施有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等 |
| D.结果使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加强了中央集权,解除了北方的边患 |
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
|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材料中的“乾隆二十二年”采用的纪年方法是
| A.帝王纪年 | B.干支纪年 | C.年号纪年 | D.公元纪年 |
史学家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战后经济复苏的成功策略应该防止回到经济停滞、萧条、贸易保护主义,而且首要问题是防止失业。创建现代欧洲福利国家就是基于这些考虑。……若要恢复民主制度,就必须解决‘人民的状况’问题。”他强调的观点是
| A.欧洲恢复民主制度的关键在于彻底消除法西斯主义 |
| B.建立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完善的表现 |
| C.防止社会革命是战后欧洲国家复苏的首要问题 |
| D.战后初期需要协调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以缓和矛盾与冲突 |
1918年陈独秀把威尔逊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次年却觉得威尔逊提出了“不可实行的理想”,是“威大炮”。陈独秀对威尔逊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美日在亚太地区激烈争夺 | B.战后没有对日本天皇进行审判 |
| C.巴黎和会损害了中国权益 | D.美国最终未参加国际联盟 |
1832年、1867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给新兴工业城市分配并增加议席,降低选民资格限制。这反映了
| A.工业化推动了社会进步 | B.民主共和为多数人接受 |
| C.人民的民主平等诉求得到了实现 | D.工业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作出了重大让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