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的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发表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一起,尽管专家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持谨慎态度,但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1)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我国政府、我国公民在应对气候异常问题上分别应承担的责任。
2009年是教育公平备受考验的一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事件的曝光,让教育面临着公共信任危机。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等方面。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近年“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2)为防止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公民可以通过那些形式参与民主决策?
(3)某市教育主管部门计划举行一次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为了保证听证会能够反映不同方面的声音,你准备请哪些人作为听证会的参加对象?
近年来,个别地区举行人代会前,将政府工作报告稿通过有关媒体向群众征求意见。
对此,有人认为,政府将工作报告稿向社会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可使政府工作更好地实现民意,有其必要性。
⑴你如何看待政府将工作报告稿向社会公开,征求群众意见?
也有人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理应由本级人大代表审查,重大决策应由人大代表决定,政府工作报告稿征求意见的主要对象也还是应以全体代表为宜。
⑵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⑶如果你所在地的政府也这样做,请说说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决策和监督?
2010年6月2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行政监察法》加大了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同时废止。
分析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1:据报道,广东研发投入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国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珠三角产品以贴牌加工生产为主,出口占70%以上。目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众多中小企业的订单急剧减少,2008年11月广东出口贸易零增长,进入了发展的“寒冬”。
材料2:近年来,广东中小企业贷款在总贷款的余额中只占20%左右,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老板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只有10%,初、高中水平的人居多。
材料3:面对中小企业的困境,广东省政府频频出招:省财政安排16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中有10亿元重点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贷款贴息或补助;落实国家自2009年1月1日起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企业减少税负将达130亿左右。省财政出资10亿元,建立省级再担保公司,广东商业银行大面积提高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
材料4:广东省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8%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80%的流动人口、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都在中小企业实现就业。
(1)结合材料1、2,分析导致中小企业进入发展“寒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3、4,说明广东省政府为什么要帮助中小企业走过“寒冬”,具体采取了哪些宏观调控手段?
(3)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助中小企业家分析,怎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以下图表
材料二 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1)指出图11和图1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2)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二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