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公元前8—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政体逐渐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爱琴文明出现 | B.地理环境独 |
| C.城邦小国寡民 | D.海外殖民运动 |
雅典公民希米奥出身于商人家庭,他在家里接受私人教育,其父母主要关注的应该是
| A.逆运算能力 | B.外语水平 |
| C.在学校考试时取得好成绩 | D.能言善辩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这表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性格 | B.经济条件 | C.政体形式 | D.地理环境 |
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有四位同学对此做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希腊城邦中的成年男子 | B.城邦是指公民集团 |
| C.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 D.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
|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