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浓H2SO4和浓盐酸混合可制HCl气体,是利用了浓H2SO4的强酸性 |
B.SO2使溴水褪色,是利用了SO2的漂白性 |
C.将SO2、SO3混合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出现浑浊,是因为有BaSO4生成 |
D.反应“CuSO4+H2S = CuS↓+H2SO4”能进行,是利用了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 |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元素R为长周期元素,是日本地震造成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污染物,其质量数为137,且X、Z和R同主族。X 最外层电子数和其电子层数相同,Y最外层电子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W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W的单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R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有82个中子 |
B.R是一种柔软的金属,它的熔沸点高于金属钠 |
C.X和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的化合物 |
D.Y、Z和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
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 |
B.装置②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
D.装置④是原电池,锌电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NH4Cl溶液的KW |
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32-+2I- |
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2-、NO3- |
D.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H2O2的电子式:![]() |
B.![]() |
C.常温下,浓度都为0.1mol·Lˉ1的Na2CO3、NaHCO3溶液的pH,前者小于后者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