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 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
| C.巩固周王朝统治 | 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
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工标准法》,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并创设了统一的“一星期40小时工作制”。随后,“附有慷慨的健康和失业福利的长期合同消除了因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致负债的长期风险”。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 A.美国民主制度转型,立法保护工人权益 |
| B.国际工人运动在美国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
| C.生产与消费矛盾仍是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
| D.美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准备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
2001年,湖北省进出口总额只有35.6亿美元,2010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增加到259.1亿美元。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54%和26.7%,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增加18.8%和7.1%。对这些现象评价最合理的是( )
| A.“入世”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
| B.改革开放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 |
| C.“入世”促进了外贸结构和体制优化 |
| D.经济危机削弱了西方国家的竞争力 |
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
| 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
|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
|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
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据此可知“报告”认为( )
| 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 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
| C.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 |
| D.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