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庄重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 |
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C.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下图义和团散发的宣传揭帖,该揭帖把帝国主义和教会侵略势力喻为猪羊,画边题联为:“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决心 |
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
C.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 |
D.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
1899年康有为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沦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康有为之所以发出“千古伤心是马关”的伤感是因为()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历史学家汤因比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提出“刺激——反应”理论,费正清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两次鸦片战争刺激之下中国的反应的是()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闭关锁国政策 | D.设立总理衙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