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与“思念”有何联系?
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的含义如何理解?
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诗意表达形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苔落绛英。本诗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青门引寄宠人
时彦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①,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注: ①香鸭:鸭形香炉。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边地旅途图景,请赏析写景的特色。
请结合下片内容,赏析“宠人”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都梁六首(其二)
陈造
天外纤云尽,山巅望眼遥。
平淮剪绿野,白塔界晴霄。
客里风光异,吟边物象骄。
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
【注】①陈造,南宋诗人。本诗是诗人登都梁山所作。都梁山位于今安徽盱眙东南。②淮河在南宋时作为宋金边界线,于都梁山附近流过。本诗颔联中“剪”和“界”两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越山见梅吴文英①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 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题。
柳梢青·春感
(宋)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②。
【注】①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稳居山中,从事著述。本词创作于元宵节。②海上心情,苏武于北海矢志守节事。题目是“柳梢青•春感”,请结合全词,分析概括作者的“春感”的具体内容。
请联系作者的身世和创作背景,赏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的内容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