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
| C.三司使和枢密使 |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
中国秦朝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这是由于两者:
| A.推动立法的动力不同 | B.对犯罪的界定不同 |
| C.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 | D.立法的出发点不同 |
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
|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
| C.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
| 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 B.朝贡贸易 | C.市坊制度 | D.官营专卖 |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 秦朝 |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
| 两汉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
| 隋朝 |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
| 唐末 |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