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质量的铜、铁、锌三种金属混合物Ag投入FeCl3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
(1)若无剩余固体,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 、可能有 。
(2)若剩余固体质量g,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 、可能有 、一定没有 。
(3)若剩余固体质量g,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 、一定没有 。
“优先反应思想”是一条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及题目提供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黄。你认为使溶液变黄的微粒其符号是_________,用实验证明你的观点,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知常温下一些电解质的相关数据见下表:
H2CO3 |
Ka1=4.3×10-7 |
HClO |
Ka=2.95×10-8 |
Ka2=5.61×10-11 |
AgCl |
Ksp=1.77×10-10 |
|
CH3COOH |
Ka=1.76×10-5 |
Ag2CrO4 |
Ksp=1.12×10-12 |
①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03, CH3COONa, NaClO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首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浓度均为0.010 mol/L的NaCl, Na2Cr0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0.010 mol·L-1AgN03溶液,首先生成的沉淀其化学式为___ _。
(3)分别向四份各100 mL,浓度均为2 mo1L-1的FeC13溶液中,加入铁、铜组成的均匀粉末状混合物,得到如下数据:
I |
Ⅱ |
Ⅲ |
Ⅳ |
|
FeCl3溶液体积/mL |
100 |
100 |
100 |
100 |
加入粉末质量/g |
3 |
6.6 |
9 |
12 |
剩余粉末质量/g |
0 |
0.64 |
3.2 |
6.4 |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粉末中铁、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I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
A、B、C、D、E、F、G为前四周期元素。A、B最外层电子排布可表示为asa、bsbbpb(a≠b);C元素对应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E与D同主族,且位于D的下一周期;F与E同周期,且是本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基态G原子核外电子填充在7个能级中,且价层电子均为单电子。
(1)元素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 ED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种分子①BA4②ED3③A2D④CA3键角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填序号)。
(4) CA3分子可以与A+离子结合成CA4+离子,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微粒的空间构型 b.C原子的杂化类型
c.A-C-A的键角 d.微粒的电子数
(5) EBC-的等电子体中属于分子的有 (填化学式),EBC-的电子式为 。
(6)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化合物[G(CA3)6]F3的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
(7)B的某种单质的片层与层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层间距离为hcm.图2为从层状结构中取出的晶胞。试回答:
①在B的该种单质的片层结构中,B原子数、B-B键数、六元环数之比为 。
②若B的该种单质中B-B键长为a cm,则B的该种单质的密度为 g.cm-3。
焦亚硫酸钠(Na2S2O5)常用作食品漂白剂。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II包含2NaHSO3=Na2S2O5+ H2O等多步反应。
(1)反应I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I进行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 ,反应I产生的NH4Cl可用作________。
(2)灼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灼烧时生成SO21.12×l06 L(标准状况下),则转移电子 mol。
(3)己知Na2S2O5与稀硫酸反应放出SO2,其离子方程式为 。
(4)副产品X的化学式是 ,在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
(5)为了减少产品Na2S205中杂质含量,需控制反应II中气体与固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 ,检验产品中含有碳酸钠杂质所需试剂 。(填编号)。
①澄清石灰水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③氢氧化钠④酸性高锰酸钾⑤稀硫酸
有关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
A |
B |
R |
D |
相应信息 |
短周期元素、最高正价为+7 |
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L,最高能级上只有两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 |
R核外电子共有15种运动状态 |
D与A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DA2,DA3 |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A、B、D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具体的元素符号填写)。
(2)化合物BA4、RA3、RA5中,中心原子的轨道类型不是sp3杂化的是 ,分子构型是正四面体的是 ,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用化学式填写)。
(3)已知DA3的沸点:319℃,熔点:306℃,则DA3的晶体类型为 ,B与氢元素能形成BnH2n+2(n为正整数)的一系列物质,这一系列物质沸点的变化规律是 。
(4)R可形成H3RO4、HRO3、H3RO3等多种酸,则这三种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填写)。
(5)已知D的单质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常见堆积方式:其中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是 (填a或b);若单质D按b方式紧密堆积,原子半径为r c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单质D的密度 g/cm3(列出算式即可)。
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B设备的名称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此生产过程中,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 。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2:分别表示N2、H2、NH3。图⑤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图②和图③的含义分别是 、 。
(3)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 ;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4)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
碱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
氨气还原法:8NH3+6NO27N2+12H2O(NO也有类似的反应)
以上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的 %。
(6)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在贮存和使用该化肥时,把应注意的事项及理由填入下表。
注意事项 理由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