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成长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不得抄袭和套作。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华盛顿邮报》做了次有趣的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卖艺。在43分钟里,贝尔拉了6首名曲。期间1097人经过,只有7人驻足聆听;27人给了钱,但是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的。而贝尔的演奏会,票价上百美元,并且总是座无虚席。
要求:(1)写议论文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3)不少于700字。
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艾略特)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毕淑敏)
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王小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便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把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庄严。很快,就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皇帝审说三天之后来看效果。工匠一组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又要了很多工具。而和尚这一组,却只要了一些抹布和水桶。三天后,皇帝首先查看的是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只见这座寺庙五颜六色,工艺也非常精巧,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接着,皇帝又转头看和尚整修的寺庙,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寺庙非常干净,里面所有的物体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泽的表面就像镜子一样,反射出外界的光彩——天上的云,地上的树,以及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外界的一切,都变成了它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皇帝被这种庄严深深地打动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科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
同一扇窗户,向上看是风景,向下看是泥淖。
把脸迎向阳光,心情就不会被雨淋湿。
与其抱怨造物者在玫瑰花丛里附上尖刺,何不感谢造物者在尖刺上添加了玫瑰花。
阅读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原只是用来说明“读书穷理”的重要性。今天有人说可以理解为人读书后心灵纯美,胸怀远大;有人说可理解为作者的创造力来自于对现实营养的汲取;还有人说可理解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来自于不断吸收新知……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